欢迎访问深圳新闻网 网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汽车商情 民生新闻
时政新闻 经济新闻
军事新闻 体育新闻
美食文化 名人动态
时事观察 政策解读
女性健康 男性健康
大型活动 食品安全 生态环保
健康卫生 房产商情 财经在线
娱乐资讯 旅游天下 科技之窗
文化名人 文化产业
中华情缘 书画收藏
报料投稿 招商加盟
您所在的位置:主页 > 经济新闻 >

汕头大学图书馆:发掘知识的平台

时间: 2014-06-09 16:43 作者:深圳新闻 来源:网络整理 点击:

汕头大学图书馆:发掘知识的平台

2010-01-03 10:27

2010年1月2日,香港明报周刊第2147期发表了题为“同一片大陆,不同的大学” 的文章。

文章分别介绍和分析了包括汕头大学图书馆在内的几所大学的建筑理念与特色,并通过比较阐述了大学建筑理念与大学个性、大学教育理念之间的关系等。特转载如下:

不同的大学 同一片大陆

每所大学都应该有本身的个性。

所谓大学的个性,并非单纯地看哪个学系较出类拔萃,也不仅是学生的行为和表现——大学内的建筑,其实往往述说了那种难以言诠的个性。

当我们以为国内大学建筑一定会跟清华及北大一样,将中式元素与中轴线建筑结合时,其实随着蓬勃的经济和城市的高速发展,已经展现了很不同的面貌,像分别由王澍、张雷以及台湾设计师陈瑞宪负责的多家国内大学建筑,便以各自的考量作出配合大学个性的建筑,而且同样以学生为本——即考虑到学生这班“用家”的实际需要,而且同时配合大学的教育理念。
回看香港的大学建筑,有一些一直被评为似商场,有些则只管大兴土木,建造一栋栋看在眼里只会觉得是金融大厦的东西环顾国内新大学的模样,我们的大学建筑究竟有哪些不足?

山水美学示范作

当你看到王澍笔下的中国美术学院,首先你会觉得自己面前的不是一所书院,而是一个美学主题的公园——所见之处都包含了丰富的设计元素,内里的空间感强,兼与环境互融。这所选址于杭州象山的学院,附近环境有山有水,校园远离城市,营造出一个人与大自然合一的学习环境;其建筑元素亦包罗万有,由福建土楼到西北敦煌石窟的特质都一一兼备,校院本身已足以作为一个教材。“对我来说,大学是一个训练自由及独立精神的地方,希望可以从中诱发学生学习的愿望。他们可以远离社会混乱的状态,从讨论意见当中保持开放及清醒,所以选址位于远离城市的象山,以建筑物作美学示范。”中国美术学院的设计师王澍如是说。

每个地方都是学习的空间

现时国内不少大学的选址都被安排在新的开发区,中国美术学院却不同,地点是书院自己选的。“当时我们有四座山可以选择,可是我们最终都敲定了象山,主要原因是这里有山有水,背后有两条小河,在中国的风水来说是龙脉,树木会比较茂盛;这里近村庄而远城市,生活方便。中国的书院很多时选址于这种有山有水的地方,是代表了书院的定位和态度,将之成为一个讨论人的生活和自然关系的场所。所以,大学不止是建筑,选址亦会影响到内里的生活模式。”

至于建筑本身除了表达出该大学是一所怎么样的大学,亦能表现什么才是高等教育。“以前中山大学的陈寅恪给自己学的墓志铭‘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该是大学所需要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学生就是要在这个空间去讨论这些事情,作文化的碰撞。不少人到过这所大学,都会说在这儿当学生,学什么反而没有所谓,只要在这儿泡四年,很多东西就会知道了。譬如说,他们可以在这里学习中国人对山水的态度,阴阳的关系是怎么样,在下雨天或是太阳下的生活方式又有何分别;又例如学校里建了几百处喝茶的地方,让人研究茶艺。这个建筑的最大特色,就是到哪儿都可以上课,每一个地方都是可以学习的空间。这种自由和开放性,正是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亦是一所大学该具备的条件。”

相似里的不同

对王澍来说,能够做到这样的建筑,主要是来自规划与自由的冲突。由于迁校的土地整合发展的关系,他只有两年时间进行整个计划,这成为了他眼中的“规划”,于是他用了四种不同的结构,造出11幢大楼,并用上不同方式连接以造出变化,成为一个关于多样性和单一性的教材。“一个有生气的地方,很多时讲求生物的多样性,把不同的东西放在一起是很好的状态,所以我才想一一放在书院里,造出一种城市的感觉。”

现时中国美术学院的象山校园分成两期,皆以山水对话为主题。一期是比较简单的,以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为灵感,抽取了作品中的五个特点作为整个校园的设计逻辑,以山的形体为主,较为平静。二期则完全不同,以多样性为主,李公麟的画作为主题,形成一个迷宫的状态。“少年时看过一部突尼西亚的记录片,这个小城有一千多条小路,外人会迷路但当地人不会。而正如这个迷宫校园,学生可以看到很多地方都是相像的,却又有一点点不同,这除了是中国山水画的重点,亦令建筑本身成为一个教育装置,让学美术的同学找寻细微的分别。审美观所讲求的地方亦正是如此,正因为这样的一点点分别,才能将美与丑分得清楚。”书院里由阶梯到采光窗户,都是各种细微变化的实验场;所进的阶梯,考的除了是眼力,更测试了触感上的小变化,琢磨五感的敏感度。

中式美学寻根

细听王澍谈他的设计,知道大可以从对中国文化的诠释去看他的建筑:入门方法,该是内观与外观。这种对应的视野,被王澍放进建筑中,教学生如何寻找角度去观赏事物。“每一幢房子都由四个基本元素组成,分别是山、水、重园及太湖石。”前二者是讲求环境如何与建筑结合,重园则是每幢建筑之间的花园,太湖石则是一种嶙峋的石头,成为象山二期外形上的灵感。四者结合,便形成户内户外结合的空间,创造出他口中“人工而有生命的世界”,感受大自然的变化。“西方往往以一种内外分隔的观点来做建筑,但中国以前就有内外连贯的概念,这种连贯,学生可以看到,也可以感受得到。”

将山水画与建筑结合,除了是美学上的复杂考虑,最重要还是为新生代寻根。“其实中国人很会作研究,特别是山水,单看以前的历史,我们对河溪江海都可以分类成四十多种形态。学生要对中国山水有所体会,心中有万千江河,他们才会知道自己在谈什么。”所谓内观外观,讲求的除了是形态,更讲求形而上、心境的了解,而中国山水所追求的亦莫过于此。学生需要的中国美学基本功,大抵可以从观赏这所大学建筑而体验得到。

学生活动为本

对曾于香港中文大学任教的张雷来说,大学的定义可以是一个让拥有不同生活的人碰撞在一起的场所,因为不少国内学生都是离乡别井去一个新的地方学习,于是不同的个性就会这这个空间碰撞出不同的价值,而由他所规划,今年刚开放的南京大学仙林新校区,亦是由此概念出发。

合比例的活动空间

要发生这种碰撞,热情是重要的因素。在张雷眼中,如何将这些学生结聚,并让他们保持对学习及做事的热情,便是大学规划所面对的重要问题。国内传统大学都是以行政楼为主,宿生区只是一个配套设施。张雷则改以学生的活动为首要考虑,以非中轴线的设计为基础:张雷本身的多重身份——特别是南大建筑学院副院长这个身份,让他明白到学生为本的重要性。“我将宿生区放在整个校园最中心的地方,配合的设施都是学生活动中心、空地和图书馆等可让学生作为互动的地方。不要小看这种空间的配置,因为国内不少大学都不是以一个人的活动比例去安排大学的空间。很多时,学生都要走很远才可以完成一件事。”

(责任编辑:admin)

国际新闻

更多>>

民生新闻

更多>>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关于我们 | 机构介绍 | 报社动态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 查询系统
Copyright©2014 http://w.99qd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深圳新闻网 企业信息
【免责声明】本站新闻均为转载,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对文章观点有异议或持有反对意见,请及时联系客服处理,谢谢!QQ:501734467